虚拟货币风控系列|04:识别黑币商、假交易、资金盘骗局与典型诈骗套路
【风险自测】
01 黑币商与黑钱陷阱
防范要点:无论对方编什么理由,坚持只接受交易所认证账户的实名付款,绝不允许更换付款账号。一旦对方要求换卡转账,立刻停止交易并联系平台客服介入处理。
4.删除记录和封堵取证:有的不良商家交易完成后要求你“出于隐私”删除聊天记录,并在支付时使用境外聊天软件通信。这些都是为了毁灭证据、逃避追查。如果你配合,他们一旦出问题跑路,你手上没有任何交易凭证,维权将非常困难。所以永远不要删除交易相关记录,正规商家也不会提出这种要求。
总结:与币商交易要保持戒心。哪怕在大平台上,也要注意商家的一言一行。一旦感觉不对劲(比如过度热情推销、承诺“不冻卡包赔”之类),都要谨慎对待。宁可错过“优惠”,也不要拿资金安全开玩笑。
02 假交易平台与仿冒APP
3.假客服诈骗:还有骗子假冒知名交易所或钱包的客服,通过电话/短信联系你,称你的账户异常或资产存在风险,要求验证发送验证码或转币至“安全账户”。实际这些都是诈骗。官方平台客服绝不会私下联系要你提供密码或转账。遇到此类联系,应立即通过官网渠道核实真伪,不要相信来路不明的电话短信。
防范要点:对任何“投资平台”要保持怀疑。
· 查证平台资质:看它是否有合法牌照,网上有无投诉。一些境外小交易所号称高收益,其实可能是资金盘陷阱。
· 不上陌生链接:投资一定通过官方下载的App或网址,不要通过陌生人发的链接下载交易软件。
· 勿信保本高收益:骗子常用“稳赚不赔”“内部消息”引诱你,记住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甚至骗局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
03 资金盘与庞氏骗局
此外,一些平台通过IEO发行投机性代币,生命周期极短、波动巨大,遭社区质疑为“空气币”“猜猜币”,普通投资者很难获利甚至深陷亏损。这类项目虽不一定构成诈骗,但风险极高,平台责任边界模糊,仍引发诸多争议。
JPEX交易所事件亦为典型案例:该平台以高息锁仓为诱饵,吸引投资者购买虚拟资产产品,最终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兑付,导致香港警方接获逾2000人报警,涉案金额逾13亿港元。香港证监会调查发现,JPEX在港无任何虚拟资产经营牌照,涉嫌非法经营,目前部分涉案人员已被刑事拘留。
三看项目透明度,正规投资有清晰逻辑,资金盘往往讲不清真实盈利模式,只会吹嘘概念。投资前不妨搜一搜项目+“骗局/传销”关键词,往往能看到前车之鉴。
04 典型诈骗套路快速盘点
个人之间的虚拟币转账
“Pump and Dump”是币圈和股市中最典型的操纵市场行为之一,中文常称“拉盘出货”或“拉高抛售”。
1.Pump(拉盘)
一些庄家或操盘团队(往往是项目方、KOL、大户)在特定时间集中买入某个币种;同时在社交平台(微博、Telegram、微信群)大量发布利好消息、制造“暴涨预期”;散户被“利好”吸引,跟风买入。
2.Dump(砸盘)
在价格被“炒高”后,操盘方悄然大量卖出持仓;大量抛售导致币价快速崩盘;散户接盘后被深套,操盘方获利离场。
🧩 典型特征:
· 没有真实利好支撑;
· 短时间内价格暴涨暴跌;
· 交易量突然暴增;
· 社区或社交平台“有人带节奏”。
❗ 法律风险:
· 在传统证券市场,这属于操纵证券市场罪;
· 虽然币圈仍缺乏成熟监管,但类似行为已被多个国家(如美国SEC)认定为违法;
· 中国境内虚拟币交易不被法律保护,涉嫌组织该行为仍可能构成非法集资、诈骗等罪名。
2.假空投/赠币骗私钥:声称官方空投,实则发链接让你输入助记词领取“糖果”。记住任何要求你输入私钥的都是骗局!官方空投不需要你提供私钥,只需绑定地址。
3.假硬件钱包骗局:有不法分子出售内置后门的假硬件钱包或二手改装的冷钱包。一旦你将币存入,他们即可复制助记词盗走币。钱包务必通过官方正规渠道购买,不贪便宜。
4.交易平台客服诈骗:前面提到的假客服,有时会冒充平台来电称你涉嫌洗钱,要你配合调查转账到“安全账户”。这纯属诈骗,切记平台不会主动联系要求转账。
5.Defi钓鱼和合约陷阱:一些去中心化金融项目通过诱人年化收益吸引你授权钱包权限,结果偷偷转走你钱包里的资产。参与陌生DeFi项目要小心智能合约权限,尽量使用新钱包玩,主钱包资产隔离。
共有 0 条评论